5000亿余额宝的进与退:银行反击与收益下滑之忧
资产规模攀上5000亿的余额宝,动了银行的蛋糕,也引来监管的更多注意。 权威渠道消息显示,截至2月18日,余额宝规模达4600亿,投资者人数7300万。但仅仅过了10天,2月27日,余额宝开户人数冲击8100万新高,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不在话下。 5000亿已是高处不胜寒。事实上,中国货币基金规模1月底尚未突破万亿。而在过去8个月,余额宝从无到有,以一己之力占有三分天下。 余额宝系统重要性地位已引发有关货币基金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担忧,同时也打乱了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节奏,储蓄存款被大大分流。 2月27日,来自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一则消息,代表了银行界的绝地反击。消息称,协会正在研究银行存款自律规范措施,并将出台相关自律规范文件规范相关存款利息,要求各行严格遵守相关监管规定,利率上限执行同档次基准利率1.1倍,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或收取罚息。 更重要的是,中银协借银行界人士及金融专家之口,称“从维护公平竞争金融市场秩序与国家金融安全计,应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为同业存款,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货币基金纳入一般存款”。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银协为银行代言的立场展露无遗。 不过,这一建议能否成行有待考验,正如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所言,从机构职能看,一般性存款界定是货币政策的重点内容,与银监会和银行业协会无关。 协议存款惹的祸 这一切都是协议存款(同业存款)惹的祸,这是货币市场基金目前主要配置资产,占比达到80%-90%,甚至更高。 “2003年货币市场基金运作以来,一直都以债券作为最主要的投资资产,占比一般在60%以上。”中金固定收益部人士说,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银行存款的比例才有明显上升。 2011年10月底,证监会的货币市场基金新规,突破了原先“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定期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30%”的限制,由于存款的估值比债券更为稳定,且可以提前支取,收益率也高于债权,货币市场基金目前越来越偏好于投资协议存款,其占比一般达到80%-90%,甚至更高。 同时,证监会对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提前支付且不罚息”的政策红利也推动了这一趋势。 “货币市场基金配置的协议存款属于同业存款范畴,与一般存款不同,不需要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过去两年,随着银行表内非标业务的发展,银行吸收同业存款需求也快速上升,同业存款市场规模也日益扩大(2013年底超过10万亿)。”中金公司指出了同业存款配置背后的基本逻辑。 对于余额宝来说,2013年底的数据显示,余额宝92%的资产配置在银行同业存款,同时也进行了期限错配,这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换句话说,商业银行非标业务与余额宝,顺势而生,互相成就;然而,当余额宝大到威胁银行存款定价时,形势就发生了变化。 瓶颈犹存:余额宝收益会下降 银行与余额宝之争,表面为存款争夺,实则争议焦点就是货币基金高达80%-90%的同业存款配置比例。 一方面,活期存款向货币基金转化,导致银行吸存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余额宝们配置的主要资产为同业存款,这些更高成本的存款最后又回流到银行体系,会导致银行负债端较便宜的活期存款转换为成本较高的协议存款,推高综合资金成本。 据中金公司研究,美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货币市场基金曾经达到存款的20%-60%,据此估算,3年内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能替代8个百分点的储蓄存款,这将降低银行净息差约14-15个BP,影响净利润约8%。 如前文所言,银行和监管机构倾向于将余额宝们配置的同业存款作为一般存款对待,计入存贷比,同时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对余额宝而言,作为一般存款,利率会受到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目前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1.1倍,这对货币基金十分不利,收益很难上去。 对于银行而言,则是一箭多雕之举,纳入一般存款后,尽管需要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但可计入存贷比,减轻了银行的揽存压力。 不过,在打击影子银行的既定政策之下,同业存款火爆背后的同业业务扩张基础也面临动摇。 “银监会希望逐步把银行同业业务的权限从银行分支行上收到银行的总行。目前货币市场基金做的协议存款大部分是跟银行的分支行达成交易。如果做同业存款的权限上收到总行,则总行的议价能力强于银行的分支行,总行可能会考虑不与货币基金签署该‘不罚息条款’。”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分析。 中金公司银行业团队认为,余额宝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流动性风险,特别是在面对基金持续赎回时。“余额宝实现T+0承诺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但面临大量赎回时能否履行承诺是个疑问。 |
关键词:余额宝,银行,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