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今日聚焦

美景如画!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有序推进中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霍文龙
2020-06-11 17:13:00
分享:

  太行红河谷

  长城网邯郸讯(记者霍文龙 通讯员何晓芳 沃倩倩)峰峦叠翠映眼前,山水交融美太行。仲夏时节,邯郸涉县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内的各个项目正有力有序推进当中。位于东山山脚下的清漳河河谷地带,一幅以“女娲飞天”为主题构思的大地艺术景观正在规划建设中,刚刚种植不久的彩色水稻长势良好,微风吹来,漳河水泛起阵阵涟漪,青山绿水、彩色的植物、村庄融合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大地油画,煞是可人。

  涉县太行红河谷美景。杨彦忠 摄

  东山大地景观位于河南店镇庄上、胡峪村漳河西岸,国家4A级景区韩王九寨脚下,是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节点。该项目依托山顶绝佳的观景视角,充分利用河谷地带的自然景观资源,通过在河谷间的1800亩农田种植水稻、油菜花、小麦等高效作物,构建“女娲飞天”的大地艺术景观,打造现代农业田园风光旅游新业态,使其成为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的“引爆点”。

   涉县太行红河谷美景。杨彦忠 摄

  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建设启动以来,涉县始终坚持短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依托太行山和清漳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推进荒山绿化、植树造林、清漳河沿岸生态治理等工作,集中力量建好清漳河沿岸生态景观,打造美景如画,令人眼前一亮、流连忘返的生态河谷。同时精心精细规划建设,抓实抓好特色小镇、水系建设等重点工程,把打造旅游景观和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生态治理等相结合,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和旅游康养产业,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生态、景观效益的多赢,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让太行红河谷真正成为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旅游经济带。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88万亩,栽植油松、侧柏、黄栌、金叶榆等各类苗木400余万株,发展水果园4050亩,规划建设辽城、索堡、河南店、固新、西达、合漳六个经果主题公园。桃城湖、赤水湾湖、东山湖等生态水系景观正在有序进行,东山大地景观已种植部分旱稻并浇水,正在进行苗期管理。打造中药材产业园,助力大健康产业,红河谷沿线累计种植板蓝根、射干、红花、蒲公英、黄芪等中药材1900多亩。赤岸红色研学小镇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团旧址、晋冀鲁豫边区教育厅旧址、太行军区司令部办公室旧址复建工程基础已基本完工,赤水湾商业中心(太行民俗风情街)主体完成70%。

   涉县太行红河谷美景。杨彦忠 摄

  “红河谷这边挺美的,有山有水,植被还好,是一个适合全家人一起度假休闲的好地方!”6月11日,来自河南的钟先生带着全家在红河谷游览时高兴地说道。生态美了,风景就美了,风景美了,游客就多了,游客多了,旅游产业就发展起来了,农民也就富了,如今借着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的建设,涉县正在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位于邯郸磁县境内,天保寨、炉峰山、跃峰渠三处景区也“加入”到了太行红河谷景区。

   磁县天保寨景区。

  磁县天保寨风景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

  天保寨始建至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陶泉乡花驼村南约一公里的云台山上,经小十八盘拾级而上,即入古寨。景区范围2万多亩,京冀鲁豫四省通衢,景区内更是有129师红色遗址,“睡美人”山与“观天佛”山奇景交相辉映,众多景区点缀周边。有宫观古建、千年古树,更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花驼村,有清代摩崖石刻、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二九师兵工厂等旧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传说西汉末年刘秀兵败南下,被王莽追杀,在天保寨避难,刘秀得天下后,传旨将此寨改名为“天保寨”。寨上有玉皇庙、奶奶庙、文王庙庙宇三座,宏伟壮观。另建有郭氏祠堂,为纪念民国时期打虎英雄郭祥而建。寨内玉皇顶保存一棵古柏,历经千年,依然挺拔苍翠。

    磁县天保寨景区。

  天保寨半山腰有清代摩崖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清晰记载了“天保寨”的沧桑历史,此摩崖石刻资料丰富翔实,对当时的社会状况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天保寨景区最为奇特的当属近年的新发现观天佛,它由巍巍峻岭幻化成一尊天然巨佛,头顶宝髻,身穿袈裟,纹理清晰,双手合十,观望天宇,头西脚东仰卧祟山峻岭之中,尽显佛家大慈大悲,极像西天佛祖。置身天宝寨,悠悠岁月,化为内外兼修的神韵。游天保寨,有凉亭可做休憩,有特色餐饮可供品尝,可谓不虚此行。

  磁县炉峰云海。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炉峰山是山既高仙也名,“炉峰朝霭”作为“古磁州八景”之首享誉中华大地。炉峰山因其顶峰形状酷似茶壶,远看山顶像一火炉正在烧茶而得名炉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陶泉乡北王庄村西,南北长约55公里,海拔1087.6米,海拔高度为磁县第一,炉峰山集黄山之奇特、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要、庐山之秀丽于一身,远望大山起伏,层峦叠翠,近观似刀劈斧砍,飞崖陡峭,自然的奇峰茂林加上人文的宫观庙宇,使得炉峰山堪称冀南胜景。

  登上峰顶早可观日出,“炉峰朝霭”是这样一番景象:清晨的炉峰山,雾霭飘缈,仿佛香炉飘出来的烟氤,袅袅升入天空。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群山腾风岚,偌大云海,缭缭绕绕,变幻出各种兽状禽形,撩人眼目,迷人心扉,令人心旷神怡,宛如欣赏一幅水墨山水画,给人以美的遐思。游客从炉峰山上下来,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早知炉峰能观日,何必奔波去泰山”。

  炉峰山的美丽景色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的题材。有古诗咏炉峰山曰:“一峰形似削,特立在遥空,吐云天际白,衔烧日边红,不用频回首,穹苍路可通。”

  清代磁州知州马长淑为“炉峰朝霭”作诗一首,诗中描述了炉峰山的雄奇景色:太行西望一峰尊,怪石多如虎凶蹲。烟起炉中迷远近,客游画里失朝昏。新安谁羡山为海,青社休夸云有门。但愿此间成小筑,何须别觅古仙踪。

  磁县炉峰山景区。

  炉峰山上有明、清亭台、庙宇和宫廷建筑遗址、古碑七十余道,登炉峰山有南北两条路,北路最好,景点较多:如“天书岩”、“五龙宫”、“五龙洞”、“天断断”、“小鬼道”、“龟石岭”、“两盘龙”、“拴马桩”、“鲁班修”、“二十八盘”、“登天石”、“流泉寺”、“马刨泉”、“八挂庙”、“三皇殿”、“玉皇殿”、“石板池”、“天下第一壶”等等。

  进山的路上,可远眺“睡美人山”,特别是在落日余晖中,远处山峰云雾缭绕,山形像一个安详沉睡的美女,面部、体形轮廓清晰,炉峰山腹底部有一处始建于隋代的流泉寺,断壁残垣,芳草萋萋,静寂幽秘。沟底悬壁层迭,陡峭直立,两山夹峙,一水中流,透过“一线天”向上望去,各种奇观造型令人遐想无限,借旅发大会之际,磁县炉峰山盛装以待八方来客。

  磁县跃峰渠

  磁县跃峰渠是一条水利大动脉,于1957年动工兴建,1969年建成通水,西起漳河小三峡,东至东武仕水库,主干渠全长57.2㎞,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灌区建成40多年来,已经发展成以农业灌溉为主,集人畜饮水、防洪、发电、工业用水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磁县跃峰渠作为邯郸市生态水网的重要供水源之一,为磁县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邯郸市的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初期,紧靠漳河北岸的磁县西部和南部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水源短缺,每年只能种植一季,粮食亩产不足200斤。面对如此局面,在邯郸专署的大力支持下,磁县县委决定劈开太行山,引进漳河水,以“重新安排河山”的雄心壮志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一决定,使跃峰渠成为了漳河上游第一个开建的大型引水工程。

  1955年,磁县展开了对跃峰渠全面的勘测设计工作。

  1957年,国家水利部以(57)水农灌字第455号文件批准河北省邯郸地区兴建磁县跃峰渠的计划。同年11月初,邯郸专署副专员常直带领工程师张国英来磁县召开了开挖跃峰渠的工作会议。

  1957年冬天,跃峰渠在高级合作化高潮中动工兴建。吹响了邯郸水利建设会战的号角。

  1958年10月,在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鼓舞下,邯郸专署号召永年、成安、临漳三县先后各派出数千名民工参加跃峰渠建设。一时间漳河北岸的太行山长达9公里的山岭上出现了几万民工同时施工的壮观场面。

  但随着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爆发,跃峰渠工程于1960年不得不暂停施工。这一年,同样引水自漳河的河南林县红旗渠宣布开工。   

  时隔6年后,1966年,跃峰渠重新开工。

   磁县跃峰渠主干渠

  此后,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战,1969年1月30日,跃峰渠正式通水运行。同年12月,跃峰渠管理处成立。此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和衬砌,直到1977年工程才全部结束。

  磁县跃峰渠主干渠建成通水43年来,已成为磁县西部和南部近30万农民安家守土、赖以生存的重要水利工程设施,为磁县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磁县跃峰渠自1957年开建以来,老一辈跃峰渠人所开创的“艰苦创业,奋斗不止”的跃峰渠精神,在灌区延续50多年的时间里,被一代又一代的跃峰渠人不断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极大的推动了灌区的建设改造和灌区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为形成磁县农业灌溉的品牌效应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邯郸,红河谷责任编辑:霍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