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通讯员来稿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富美邯郸③】“三农”发展成就斐然 乡村振兴再续辉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霍文龙
2019-09-23 16:05:00
分享:

  长城网邯郸讯(记者霍文龙 通讯员张卫国)70年筚路蓝缕,玉汝于成;70年春风鼓浪,勇立潮头。新中国成立以来,邯郸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下求索、不懈奋斗,不断开创全市“三农”发展新局面,在冀南大地上奏响一曲曲时代赞歌。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新中国成立以来,邯郸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三农”发展成就斐然,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邯郸答卷”:农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丰富多样;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农林牧渔业全面繁荣;农业产业化经营蒸蒸日上,农业发展更加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

  一、农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丰富多样

  (一)粮食生产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压舱石”地位更加巩固。新中国成立之初,邯郸市粮食生产能力较低,无法满足人民温饱需求。1949年,全市粮食产量59.1万吨。上世纪50-70年代,全市粮食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1978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72.5万吨。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493.3万吨。2013年,邯郸市建成全国第一个“吨粮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着力点,集中建设优质粮食核心产区,培育新的粮食增长极,筑好粮食安全“压舱石”。2018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528.2万吨,比1949年增加了469.1万吨,增长7.9倍,年均增长3.2%。

  (二)经济作物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居民“菜篮子”更加丰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种植业结构单一,经济作物生产粗放、产量较低。改革开放后,全市经济作物生产得到长足发展。1978年,全市蔬菜产量56.3万吨,棉花产量3.0万吨,油料产量0.7万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调减棉花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农产品供给更加丰富。2018年,全市棉花总产量达到5.6万吨,比1949年增长3.1万吨,增长1.2倍;蔬菜总产量达到509.6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453.3万吨,增长8.1倍。

  粮经比由1978年的85.8:14.2调整到2018年的80.6:19.4。经济作物的占比提高了5.2个百分点。

  主要年份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三)畜牧养殖产业更加生态高效,点燃增收创效“新引擎”。2018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209.8亿元,比1949年增长近2200倍,年均增长11.8%。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畜牧养殖行业发展迅速,由原来的单个农户散养逐步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带动农户增收。1978年到2018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增长284倍,年均增长15.2%。畜禽产品逐渐丰富,2018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42.8万吨,比198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4%;禽蛋产量89.8万吨,比1985年增长32.4倍;牛奶产量14.2万吨,比1985年增长27.4倍。

  二、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农林牧渔业全面繁荣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7.6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271倍,年均增长8.5%。其中,农业产值年均增长7.6%,林业产值年均增长8.9%,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1.8%,渔业产值年均增长14.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1996年的87.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31.4亿元,增长2.8倍,年均增长6.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农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牧业比重不断上升,林业、渔业基本保持稳定,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1949-2018年,全市农业产值占比下降40.1个百分点;牧业产值占比上升31.8个百分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林业、渔业产值稳定在3.3%左右。经过70年的发展和调整,实现了由单一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蒸蒸日上,农业发展更加优质高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邯郸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以“公司+经营组织+农户”组织模式为载体,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营总量、经营率不断提升。2018年,我市农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699.7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由1997年的17.5%提高到69.1%,提升了51.6个百分点;农副产品转化率由1997年的13.6%提高到45.9%,提升了32.3个百分点。农户参与度由20.3%提升到60.2%,提高了39.9百分点。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93个,其中龙头企业276个,中介组织6个,专业市场11个。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明显:2018年,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5家,81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全市龙头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固定资产净值达14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58亿元,净利润26.1亿元,出口总额2.1亿美元,215家企业产品辐射范围跨省区,13家企业产品远销海外。

  (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迅猛。2018年,全市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个数由1997年的7个增加到114个,其中种植型生产基地59个,养殖型生产基地50个,加工基地5个。2018年,全市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销售产值315.8亿元,上交税金达到0.2亿元,其中,种植业生产基地实现销售产值143.3亿元,养殖业生产基地实现销售产值121.8亿元,加工基地实现销售产值50.8亿元。基地带动农户114.9万户。

  (三)优质生态效益农业发展成果丰硕。邯郸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继续调减低效、高耗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提升优质特色种植面积,初步形成中东部优质粮食、西部优质杂粮和中药材、东南部优质花生、东北部优质高效棉花、中东部特色高端优质蔬菜的科学布局。2018年,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2家,其中,鸡泽县、邱县、魏县列入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2018年,全市涉农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7个,“邯”字头农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四、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2018年,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026.3万千瓦,比1975年增长13.1倍,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分别从1978年的2907台、9台提高到2018年的36903台、23562台;农机作业面积逐年增加,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从1978年的378533公顷、156733公顷、12960公顷提高到2018年的568863公顷、837471公顷、760740公顷,分别增长了0.5倍、4.3倍和57.7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到2018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55980公顷,比1978年增长了30.1%;旱涝保收面积达到356983公顷,比1978年增长了67.2%;年末实有机电井122815眼,比1978年增长了99.7%,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设施农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设施农业用地达到6134.4公顷,全市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06677公顷,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6429.2吨。温室、大棚、中小棚从无到有,农业生产摆脱了靠天吃饭局面。

  五、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邯郸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全市农村基础建设,全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为农村居民送上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大礼包”。

  (一)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市所有乡村实现通电、通公路、通电话,九成以上乡镇实现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18.3%的村通天然气,65.4%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84.4%的乡镇有图书馆、文化站,8%的乡镇有剧场、影剧院,14.2%的乡镇有体育场馆,82.6%的乡镇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55.4%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99.5%的乡镇有幼儿园、托儿所,100%的乡镇有小学;42.2%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100%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00%的乡镇有执业(助理)医师,35.4%的乡镇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4.2%的村有卫生室。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效。全市积极开展以路面硬化、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厕所改造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2018年,全市有6个县为全域推进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全部达标。

  风雨兼程七十载,不忘初心谱华章,邯郸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古赵大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站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培育壮大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奋力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邯郸农村经济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邯郸,三农,辉煌责任编辑:霍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