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家寨乡有一对“敲碗父子”成为全乡老百姓的骄傲。6月28日,记者在彭家寨乡举办的庆祝七一群众文艺晚会上,就欣赏到了“碗乐”绝活。老百姓骄傲地告诉记者,高手就在民间。
当晚8点,文艺演出在彭家寨乡西大屯社区正式开始。歌舞、戏曲、健身操、三句半……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的节目丰富而有趣。八点半,当看到一张摆满五颜六色瓷碗的桌子搬上舞台时,台下观众就欢呼了起来。一对父子走上台来,伴随着筷子的敲击,美妙的“碗乐”就迸发出来。《打靶归来》、《咱们工人有力量》……一连串的歌曲在父子俩的配合下敲击而出,“碗乐”的清脆欢快之声,让观众们意犹未尽。
节目结束,记者迫不及待地走向后台,“敲碗父子”正在小心翼翼地将碗装进箱子里。“这些碗可是宝贝呀!”“敲碗父子”中的父亲叫郑喜平,是个80后。“敲碗”绝技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也算是自学成才。“小碗碗壁比较厚,敲出的是高音,大碗碗壁比较薄,敲出的是低音。”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起了碗音的诀窍。
郑喜平告诉记者,他在彭家寨乡西小屯社区居住,是一名普通工人。儿子郑世超是一名小学生。他们经常参加社区的文艺演出,这项绝活在彭家寨乡家喻户晓。他们非常喜欢登上群众大舞台把“碗乐”的快乐带给大家。
郑喜平说,他从小就喜欢音乐,但没有系统的学过。后来儿子开始在兴趣班学吉他,他也随着儿子的教程开始学习音乐。两年前,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普通吃饭的碗也能也能敲击出美妙的音乐,于是他也就开始潜心研究。这两年,无论去外地出差还是旅游,他都会逛逛瓷器市场收集不同的碗,发现音色好听的碗,他会重金买下。如今家里已经收藏了上千只来自景德镇、唐山、潮州等全国各地有着各种绝美音色的瓷碗。他和儿子经过勤学苦练,敲碗的技艺也在不断进步,参加过全国很多的综艺节目,也得到专家的好评,他和儿子也因为“敲碗”技艺为家乡争光而感到高兴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