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邯郸讯(记者霍文龙 武萌 韩晓寒)不畏苦难,向阳而生。6岁挑重担养家、养父母,18岁“带着父母去上学”,25岁全心全意爱护、教育“特殊”儿童,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会芳,一名来自邯郸市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的年轻女教师,正在用实际行动回馈着社会,努力绽放耀眼的青春。让我们走近曲周姑娘杨会芳,一起聆听她的故事。
杨会芳。
6岁,挑起照顾全家的重担
杨会芳其实是“养女”,养母先天性痴呆,生活不能自理,无法用语言与别人交流,小会芳由姨妈带到一岁多才回到自己家。勤劳憨厚的父亲既当爹又当娘,全家靠父亲杨荣昌一个人操持。和全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杨荣昌总是把家里最好的留给女儿。2001年,杨会芳6岁,常年劳累的父亲杨荣昌突发脑梗塞,一度瘫痪在床,只能靠亲戚们每天轮流照顾她的父母。从此,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6岁的杨会芳便开始挑起照顾全家的重担。初病的父亲心情特别不好,老是发脾气,嫌自己拖累女儿,有几天他绝食了,不吃不喝,打算把女儿托付给她姨妈,了断自己。那时的杨会芳还太小,喂饭只能踩着小板凳,有一次杨荣昌坚决不吃,不经意一推,小会芳便从板凳上摔下来,饭撒了一脖子,碎碗片在杨会芳的脖子上留了一个永久的疤痕。小会芳明白父亲的苦楚,她说这是幸福的疤痕,它为自己换来了对生活的坚定与勇气。
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倒了,杨会芳便成了“顶梁柱”。小会芳开始小心翼翼地盘算着家里的一切开支。除了一个电灯泡,家里再不使用任何电器;捡柴烧火做饭;上下学路上捡废纸和饮料瓶卖了换钱买作业本和铅笔;为了能让爹娘吃得好一些,一到周末就给人家打零工,剥花桃,剥玉米换取买菜钱。渐渐地,杨会芳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变成了持家小能手。
在亲戚及会芳的照顾下,杨荣昌渐渐能走路了,但左手和左腿依然不听使唤,不能再打工种地。家里没了经济来源,父母还得吃药,自己还要上学,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杨会芳想到了给别人摘棉花挣钱补贴家用。一次,天黑了,一向守时的小会芳还没回来,父亲杨荣昌坐不住了,正打算去找,这时小会芳满头大汗地笑着跑进家门,小心翼翼地把攥得皱巴巴的几块钱交到父亲手中。看着那皱巴巴的几元钱,杨荣昌一把把女儿搂在怀里,“哇哇”地哭了……
从那以后,杨会芳便开始经常在放学后去给村里人摘棉花、掰玉米。
18岁,带着父母去上学
对于上学,杨会芳有种近乎执着的热爱。她希望通过上学找到一条出路,让父母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16岁时,杨会芳考上了高中,父亲的身体也基本恢复得能自理了。为了挣到高中学费,她趁着暑假跟着本村人去了青岛一家食品厂拉鱼丝。然而到了第十天,家里姨妈突然打来电话,杨荣昌旧病复发,再一次瘫痪在床,失去意识。杨会芳明白,自己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倒下。她回到家里开始全心全意照顾父母,没再提上学的事,只是将书本都好好保存了起来。
每天,给父母洗漱、做饭、喂饭、喂药,收拾家务……稍有间歇,杨会芳就会坐在桌前看书。在杨会芳的精心照料下,看到父亲没有生命危险了,她很高兴,虽然父母让会芳压力很大,但是有父母在,会芳就不是孤儿,还是非常幸福的!杨荣昌病情稳定下来,杨会芳再一次打起了上学的念头。18岁时,杨会芳顺利考上了邯郸学院曲周分院学前教育专业。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会芳欣喜万分,可是,想到父亲杨荣昌依然卧病在床,需要长期照顾,会芳要是上学去了,谁来照顾他父母啊?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会芳心中闪现,带着父母上学!一方面能照顾父母,一方面能完成学业。可是,会芳的困难又来了,到学校父母住哪儿?父母的身体会不会再出现什么意外?有人愿意把房子租给会芳吗?连续好几天的晚上会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后,会芳终于做了决定,带着父母去上学!会芳说:“她再也不能失去求学的机会了”!
就这样,杨会芳决定带着患病父亲和痴呆的娘上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处破旧的小院,就这样开始了“带着父母上学”的生活。每天一放学,她就骑5分钟左右的电动车回家给父母做饭、洗衣服,有课的话再赶回学校,每天匆匆忙忙,却也简单充实。家庭的磨难没有压垮会芳,反而让她更加珍惜时光、刻苦努力。
杨会芳在照顾病床上的父亲。
尽管时间紧张,但杨会芳从没误过任何一节课。她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声乐课、舞蹈基本功等课程还经常拿满分。家里的困难,她从没主动向别人说过。几个月后,学校才了解到她的情况,为其免了学费并发放助学金。曲周县中医院听说杨会芳的故事后,也主动联系她,将其父母接到医院的养老院免费照顾。社会上的关爱如一股暖流涌进了杨会芳的心里,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父母以外的亲情和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会芳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学习搞好。虽然师范的学习相对宽松,但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也很刻苦,连续三年,会芳先后获得学院的奖学金,被评为学院三好学生。会芳自强不息、孝老敬亲、勇于向命运宣战、带着父母上学的事迹被各级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回顾会芳充满坎坷和波折的求学路,她的心中有说不出的苦楚,也充满了感恩和感谢。会芳说:“人的出身无法选择,但人生的道路和人生态度完全可以选择”。面对不幸她选择了担当和坚强,选择了梦想和孝道,她无怨无悔。一路走来,会芳自强自立,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无私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的善心义举,就没有她的今天,也没有会芳一家人的今天!
会芳下定决心,一定要报答党、政府和社会对她的帮助,一定要倍加珍惜这些善心人士给她提供的机会和条件,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她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尽他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20岁毕业后,立志把善良和爱传递下去
20岁时,杨会芳毕业,通过面试,成为曲周幼教特教中心的一名代课老师。担任幼教部和特教部的课程。几年来,杨会芳用心关爱每一名幼儿。面对或患有唐氏综合征,或患自闭症,或是发育迟缓的孩子,杨会芳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孩子们智力残疾,不会表达、对事物认知不清,没有自制力。会芳深知干好这份工作光有热情、耐心还不行,必须得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她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加班加点学习理论、观摩其他专业教师的教学、参加培训班……慢慢地,上课“顺畅”了起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这些孩子尽早的融入社会。
杨会芳对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特别关注。作为省人大代表,她建议相关部门应当提升对残障孩子的康复服务水平,同时加强相关机构建设。她说:“以前我只要管好自己和爸妈这个‘小家’,如今我要关注社会这个‘大家’。我要为改变弱势群体面临的诸多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会芳先后获得“全国最美中职生”“河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北省孝女星”“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最美家庭”等多项殊荣。今年会芳又荣获了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还有幸参加了4月30日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第一次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使他倍受鼓舞和振奋。会芳说:“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既是鼓舞又是鞭策,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勇于向命运宣战,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勇于砥砺奋斗。要珍惜我们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心怀感恩。立足于自己的梦想、学业、工作和美好生活努力前进。做新时代的奔跑者,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