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通讯员来稿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富美邯郸⑬】城镇化水平显著提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霍文龙
2019-10-22 11:17:14
分享:

  ​长城网邯郸讯(记者霍文龙 通讯员张卫国)“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成立70年似白驹过隙,沿着历史的轨迹,细数邯郸从小变大、从弱变强、从贫变富的发展,时间见证了邯郸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功能全面提升、见证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不断改善、见证了邯郸城镇化历经困难和曲折,逐步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历史变迁。

  一、城市发展规模实现新跨越

  ——区划调整:1949年,邯郸镇归属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1952年,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1954年,改省辖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新中国成立70年来,邯郸不断优化规模布局、整合资源配置,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性的跨越。

  ——区划面积:城区面积由1949年不足20平方公里扩大至2018年的2661.8平方公里,扩大了133倍左右;行政管辖由1953年的市辖8个街、5个乡和37个自然村,发展成2018年的6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1个县,涉及118个镇、96个乡、32个街道办事处、5734个村(居)委员会。

  二、城镇化发展水平步入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邯郸市由一个城镇人口不足20万的小镇,逐步建成为一个城镇人口超五百万的新型繁华都市,其城镇化进程的脚步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探索发展阶段(1949-1999年)。这一阶段,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全市兴建了一批工业企业,扩大了工业生产规模,增强了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但由于国家提高了市镇设置标准,撤消了部分市镇建制,全市行政管辖关系变动频繁,城镇化发展相对迟缓。1949年末,全市城镇化率仅为5.16%,1999年达到15.85%,较1949年提高了10.6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1个百分点。

  ——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这十年,邯郸城镇化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数量增多,城乡之间流动人口大幅增加,保护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政策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尤其是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为抓手,实施了一批城建重点工程,丛台广场建成开放,文化艺术中心主体框架封顶,占地5874亩的五仓区开发整体推进,南湖、北湖景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青兰、大广高速邯郸段和邯武快速路建成通车,定魏、邯临、南北环等公路改造工程竣工,邯黄铁路、邯济邯长铁路扩能、邯郸火车站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形象品位跃上新台阶,荣获全省三年大变样工作突出贡献奖,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15.87%增加到2010年的44.42%,增长28.5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86个百分点。

  ——提质发展阶段(2011-2018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市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城镇化新阶段。为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相继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全市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45.38%增长到2018年的56.87%,增长11.4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64个百分点。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52.81万人,较1949年增加638.73万人,增加了2.03倍;城镇人口541.87万人,增加525.65万人,增加了32.41倍;城镇化率56.87%,提高了51.71个百分点。在这70年间,全市从破除城乡二元到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生活方式由传统走向现代,由“乡村邯郸”快速迈向“城镇邯郸”。 

  三、城市公共配套功能开启新征程

  ——交通:交通网络六通四达,出行方式便捷多样。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交通设施十分落后,尤其是农村公路基础薄弱,多为人行小道,坑洼不平,车辙遍布;进入新时代,全市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大路网”体系实现了从线到网、从慢到快的飞跃。

  ——出行:城市铁路、公路、航空等路网四通八达,城市公交、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出行。2017年实有铺装道路面积9406万平方米,是1992年的27.42倍;实有公交运营车辆2052台,是1978年的15.66倍;2018年,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72.79万辆;邯郸机场运营通航12个城市,执飞航空公司6家,形成了“沟通南北、连接华东”的米字航线网络,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6.4万人次。

  ——城市建设:市政设施逐渐完备,居住环境更加美丽。新中国成立初期,邯郸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及排水、排污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匮乏;进入新时代,城市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使380多万居民喝上优质长江水;2018年,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综合水质合格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都达到100%;农村垃圾环卫保洁公司化服务实现全覆盖,乡镇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覆盖率达到了75%以上。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80%,较1995年提高20.4个百分点;公园绿地面积6293公顷,较1999年增加552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5平方米,较1995年增加12.6平方米。

  ——荣誉:1999年,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2006年,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3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7年,被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含金量最高的荣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投入,持续推进建设进度,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谱写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邯郸通过增加就业、提高工资等各种措施增加居民收入,由简单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的城镇化逐步向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渡。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1133元,较1980年增加了78.8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07元,较1994年增加了13.67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231元,较1980年增加了43.46倍;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697元,是1980年的74.02倍;集体收入空白村占比由2014年的70%下降到18.1%。全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教育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普及的国策方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7年,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使义务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大众的全民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1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20%。2018年,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9个,总藏书208万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99%和98.90%。自2013年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主城区公共区域实现WiFi全覆盖,连续六届入围“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社保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按照国家政策方针,经过渐进式的调整、创新改革阶段,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壮大,基本建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2017年,全市农村互助幸福院、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82%和6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整合统一,异地就医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2018年,全市卫生机构10229个,床位48059张,卫生技术人员51147人,分别是1949年的639.31倍、225.03倍和135.31倍。

关键词:邯郸,城镇,发展责任编辑:霍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