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今日聚焦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富美邯郸②】砥砺奋进七十年 转型升级谱新篇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霍文龙
2019-09-20 13:53:00
分享:

  邯郸地标“胡服骑射”

  长城网邯郸讯(记者霍文龙 通讯员张卫国)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邯郸市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彻底改变了古赵大地曾经经济落后的面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变。

  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实力大幅跨越

  邯郸市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从“一穷二白、一贫如 洗”开始的,从新中国建立邯郸行政区域开始,历经了白手起家、逐步恢复、全面发展三个阶段,从最初的经济总量只有一位数,到现在的近3500亿元的总量,邯郸市国民经济真正的建立、发展、壮大起来。截止到2018年,我市GDP实现了3454.6亿元。分别是1978年和1952年的158倍和925倍(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是1978年和1952年的48倍和171倍)。如果按365天计算,2018年邯郸市一天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是1952年我市全年生产总值的2.5倍。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313.3亿元、1557.9亿元和1583.8亿元,分别是1952年一、二、三产的128倍、2735倍和2223倍。

  从1952年到2018年,邯郸市GDP年平均可比价增速在8.2%。1952-1978年,邯郸市经济历经多次波折,尤其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以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里表现最不稳定,最高年份GDP可比价增速达到36.4%,而最低年份则到-41.1%。改革开放后,邯郸市经济逐渐走上了平稳的轨道,GDP可比价增速稳步上升,特别是1990年以后,跟随市场经济的确立,各项事业建设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各个行业快速发展。我市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五个五年规划期间,GDP年平均可比价增速均在11%以上。在这70年间里,第一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4.3%,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则分别高达9.9%、10.1%,都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8%的增长速度。这其中的1979-2018年,三次产业加快了发展速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保持 12.8%的年均增长速度的同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则分别以每年5.9%、9.8%的速度递增,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已由改革开放前高于GDP增长0.6个百分点变为2.7个百分点。

  二、转型升级持续加力,结构调整成果明显

  70年来,邯郸市产业结构经历了最初的基础农业发展,到工业加速发展,再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都充分的表现了各个时期的产业结构特点。现在,邯郸市已经走到了不断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继续有效改造和优化第二产业、积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一有效稳步的经济结构发展轨道上来,有利地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协调的方向发展。

  从三次产业构成历史发展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保持优先,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1952-195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比例关系由1952年的65.7:15.2:19.1转变为1958年的37.7:42.7:19.6,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比重,两者差距达到5个百分点。1959-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则上升。第一产业由1959年的31.1%下降到1978年的22.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由1959年的52.3%、16.6%上升到1978年的54.7%和22.8%。1979-201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和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国家对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等各方面关系的进行了调整,产业结构倾向化的趋势得以扭转,邯郸市开始注重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大力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兼顾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跟随三次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产业间的比例关系逐渐协调稳定起来。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下降到了2018年的9.1%,下降了1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到了45.1%,下降了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为45.8%,上升23.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表明,邯郸市现代经济化结构性特征愈加明显。

  三、所有制结构巨变,民营经济飞速发展

  所有制结构调整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邯郸市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所占比重约为99%。改革开放后的40年来,为适应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情况以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邯郸市不断调整和改革所有制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项政策的扶持、引导和促进下,民营经济从无到有,飞速发展。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275.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5.9%,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276.9 万人,占全社会二、三产从业人员比重高达88.7%。2018年民营经济实缴税金309.4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70.6%,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税收的主要来源。邯郸的民营企业家们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抓住改革开放的每个机遇,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也为改革开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断加大,通过龙头带动、产业配套、专业协作和强化公共服务,促进了民营经济集群化的新发展。永年标准件、大名面粉和曲周天然色素产量居全国县级总量第一位;武安市钢铁产业集群成为全省特大型产业集群之一;五得利面粉集团、晨光生物科技和力尔型材也分别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天然色素和特种型材制造行业龙头企业。近几年,民营科技创新和新型产业明显增多,热电节能、标准件、精密仪器、生物制剂、天然色素等项目,成为我市民营企业的新亮点。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共同发力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发展70年来,各区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呈现出增长较快的良好态势。按照中央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全市经济长期发展规划战略思想,邯郸市相继作出并实施了鼓励中西部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东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这些政策和规划的落实,邯郸市区域经济实现了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较好局面。

  中西部地区率先发展,在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依靠本身的资源、区位优势,抢抓改革开放的先机,实现率先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龙头”。1952年,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1亿元,占全市比重为32.5%;2018年,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为2280.1亿元,是1952年的2014倍,占全市比重为65.6%,较1952年提高了33.1个百分点。在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和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也走在了前列,对东部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东部地区后劲勃发,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近几年来,东部区域经济实现较快发展,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接近或快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高度重视本地区的发展,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如邱县食品产业园、馆陶粮画小镇等,这些蓄势待发的重点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正成为我市区域发展中新的活跃力量。2018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为1193.1亿元,是1952年总量的508.2倍,2018年增速为8.1%,高于中西部增速2.0个百分点,东部发展势头明显快于中西部。

关键词:邯郸,发展,转型责任编辑:霍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