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鸡泽:非遗传承 隐于乡村的八旬画手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霍文龙
2020-11-19 14:15:00
分享:

    “花鸟字”传承人鸡泽县逄官营村王辉臣向参观群众解释字形。杜柏桦 摄

  长城网讯(记者 霍文龙 通讯员 韩琳琳 李雅琪)“有花又有鸟,名字成风景,鸡泽王辉辰,非遗传承人。”来到鸡泽县吴官营乡逄官营村,群众都赞叹他的花鸟画是鸡泽一绝。

  走进王辉辰的农家院,只见他摆开“摊位”,仅用一个扁笔头蘸上红、黄、蓝、黑等色浆,横为花,竖为竹,点做鸟,刷刷几笔写出人名,令人称奇。看似平常却奇崛,背后辛苦不寻常。这位已是80岁高龄的农家老汉是怎样练就这过硬的花鸟画技艺的呢?

  乡野画家原是科班出身

  王辉辰农家画室窗台上,一张画作照片吸引了笔者,那是一幅齐白石的人物肖像。“大哥王同辰师从齐白石弟子周清鼎,他是我走上绘画之路的引路人。”祖籍邢台市的王辉辰说。

  受大哥影响,1958年,王辉辰考入石家庄美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巨鹿剧团,从事舞台布景绘画工作。舞台布景是戏剧中气氛渲染不可缺的演出道具。每当剧团排练戏曲新剧时,王辉辰总要一展身手。“一个新剧,就要画一套新布景。《朝阳沟》是当时很流行的曲目,画一张20多平的大布景,需要两三天的时间。”王辉辰说。

  “当时在剧团一个月能挣40元,但我们兄弟七人,我排行老三,当时四个弟弟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家中负担还比较大。”王辉辰说。

  “花鸟字”传承人鸡泽县逄官营村王辉臣展示创作的花鸟字。杜柏桦 摄

  乡村生活正是创作源泉

  在剧团工作三年后,王辉辰不满足现状,背上画夹,走街串巷,给别人画素描像。

  “当时哪里有集市、庙会,我就去哪里转。怕别人担心因为画得不像而花冤枉钱,我就说‘不像不要钱’,但每当画好后,顾客一眼就相中了,五块钱一张的肖像画,我一天能画两张。”王辉辰说。

  有时候,王辉辰还会被别人邀请到家中进行绘画,一幅画画的时间长了,还会被留到家中吃饭。画的多了,顾客满意的多了,王辉辰在十里八乡的名气也逐渐有了。

  1963年,王辉辰受鸡泽剧团团长马尚超邀请,重新拾起了舞台布景的绘制工作。“《南海长城》《激战洪峰》这些剧团新排练的曲目的布景,又画了不少。画的一些国画还在鸡泽文化馆参加过美术展览。”王辉辰说。

  随着结婚生子,王辉辰便定居在邯郸市鸡泽县,又踏上了走街串巷,为人画像的道路。

  “花鸟字”传承人鸡泽县逄官营村王辉臣正在创作花鸟字。杜柏桦 摄

  乡风野趣成就独特风格

  除了人物肖像、国画的创作之外,王辉辰还对花鸟字颇有研究。“时代变了,花鸟字兴起后,我就开始画花鸟字。画人物肖像需要20多分钟,画花鸟字只需要5分钟。”王辉辰说。

  花鸟字,跟平时绘画所用的笔刷、毛笔不同,它是靠分蘸多色的画笔(刷形扁笔),行笔时笔柄正侧不停变化画出粗细不同的立体线条。下笔的角度,笔柄的倾斜度,行笔和收笔的速度、力度决定了线条的造型。2014年,花鸟字被鸡泽县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鸟字行笔时要快速,一气呵成,要字里藏画。龙、凤、花草、鱼鸟都能成为笔画。”王辉辰说。

  群众在欣赏花鸟字作品。杜柏桦 摄

  为满足笔者的好奇心,老人家拿出画笔、颜料和花鸟字专用的纸张一展身手。只见他凝视着手中的画笔,微微低下头,略有思索后,便笔走如飞起来。随着画笔的不断摆动,一条条彩色的线条流光溢彩,不一会儿这幅画便完成了。

  不仅如此,王老人家在木雕、烙画葫芦上还有涉猎。“我最喜欢的还是画虾。”王辉辰说着便向笔者展示了他画的《虾戏图》,“每次画画我都要找到不足,然后不断改进,一直改到满意为止,这样才能进步。”

  “王辉辰老人是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鸟字的传承人,他博采众长,涉猎广泛,追求意象天成,简笔取神。他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的点滴细节,展览的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鸡泽县文化馆馆长秘小莉说。

关键词:鸡泽,非遗,乡村责任编辑:霍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