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所有村庄完成“四清四化”农村环境得改善
所有村庄完成“四清四化” 邯郸初解“垃圾围村”难题 建设垃圾池3.6万个、垃圾填埋场2426个,聘用保洁员13708名 近日从邯郸市委农工委获悉,去年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来,该市各级财政和社会累计投入资金17.3亿元,所有村庄完成“四清四化”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据介绍,去年邯郸市农村共建设垃圾池3.6万个、垃圾填埋场2426个,聘用保洁员13708名,初步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垃圾围村”问题。对高铁、高速沿线的217个重点村和530个基层建设年帮扶村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 科学编制规划,突出农村风貌特色。该市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执行“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理念,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考虑农村与城镇的功能性差异,做好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所有重点村都高标准完成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同时,立足东中西部农村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异,坚持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他们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同时强化规划刚性执行,214个乡镇均组建了规划执行专门队伍,监督指导村庄建设依规进行,确保了“一张蓝图管到底”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改造提升项目。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涵盖的“15件实事”分别制订实施方案,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县、乡、村。在实施过程中,突出解决农民群众呼声最高、要求最急迫的“房、水、路、绿、厕、能”6项重点,特别是把改水、改厕作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到去年底,该市217个沿高速、高铁重点村全部完成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安全用电、农家书屋、文体设施等建设任务,新增安全供水家庭2.7万户,381户完成危房改造,完成民居改造4542户。 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9000万元,集中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其中,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保洁员工资发放,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造提升重点村的奖补,并要求县(市、区)按照不低于1:1的标准予以配套。整合“一事一议”奖补、新民居建设、农村土地整理等资金,对省确定的32项资金和市确定的21项资金进行打捆整合,并以县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采取村企共建、部门帮建等办法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缓解了资金压力。 严格督导考核,实行刚性问责。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纳入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乡镇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联查考评,采取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严格督导检查,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对问题严重的实行刚性问责。去年,2名工作落实不力的乡镇主要领导被免职。 |
关键词:完成,农村,改造 |